返回顶部
关闭软件导航
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电商资讯>上海养老图鉴超90%年轻人对此没有规划未来是互联网养老模式

  等我老了就去养老院,还可以和差不多年纪的人一起打打牌聊聊天。

  这是一名刚工作两年的90后,对于养老的畅想,同样,也是新一代年轻人养老观念的缩影。

  据新闻晨报周到的《上海养老小调查》数据显示,35岁以下年轻人很青睐的养老方式是旅居和去养老机构,而36岁以上,尤其是46岁以上的人群则更愿意请家政来居家养老。

  这不仅是观念上的差异,折射出的更是未来养老模式发展的趋势。

  ■35以下年轻人倾向哪种养老方式 /《上海养老小调查》

  若不是前两年摔了一跤,小徐83岁的外婆是不服老的。从前一个人住还能自己买菜做饭,如今却连从沙发上站起来,也需要有人来撑一把。

  她自己蛮懊悔的,觉得要是当初没摔就好了,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现在请阿姨就是希望看好她不要再摔了。

  小徐妈妈说,对于养老院,她们不是没想过,但老人对此很抵触。

  送她去养老院,她觉得似乎是让她去‘等死’一样。

  实际上,现在的养老机构早已今时不同往日,与其说是“养老”,不如说是去“享老”。

上海养老图鉴超90%年轻人对此没有规划未来是互联网养老模式1

  史鸿是泰康申园养老社区的总经理,他也曾碰到过一位“死活不肯”来养老院的退休孤老。

  老人在家闲着没事,一天可以给女儿打上十几通电话,后来,女儿借着外出散心的由头,把妈妈带来了养老院。经过一番劝说和一周试住,她天天都接不到妈妈一个电话,反倒是自己不放心打过去,妈妈却说在参加各类爱好活动,忙得没空搭理。

  ■图片/VCG

  这样的活力养老,是当前大部分高端养老机构的标配,但与之对应的则是高费用。

  在申园,用户只有购买泰康一定保费的产品,或者依照入住房型缴纳100万至300万不等的费用,才有入住权。史鸿表示,当前申园的入住率已超过80%,老人们以高学历、退休干部和企业主居多,家庭普遍有一定经济基础。

  显然,这样的收费标准对于小徐外婆等工薪阶层来说,是在有些难以负担。

  自从请了24小时看护,外婆的退休工资就全交去付了工钱。阿姨每月工资为4500元,包吃包住,而外婆每月的退休工资则不过4000元左右,其余开销就靠存款和子女支持。

  从接受度到养老费用,在史鸿看来,这些都如同是一场“养老革命”。未来要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养老,就需要将产品继续细化,比如推出配套设施并不那么丰富的、户型更小的、甚至以床为单位来提供,让养老这件事变得更普惠。

  ■图片/VCG

  当代老年人对于养老院的排斥,在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几乎看不到。

  小徐的养老观,很大程度上是收到家庭老人的影响,就像她不理解外婆为什么不愿去养老院,相较之下,她反而更不能接受年老之后在家与看护阿姨为伴,身边连个同龄能交流的朋友都没有。

  史鸿在申园里,也经常会见到很多80、90后,周末来看望家中老人。

  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,看到现在老人住在这里那么舒适,自己以后也想这样过。

  这样的养老观,对不少新上海人来说也是一样的。小曹老家在江苏,在上海读大学,在他看来,留在上海工作不仅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发展机会,更是为了日后能够享受上海的退休金待遇。

 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《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问题的通知》显示,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,只要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,便可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。

  ■图片/VCG

  所以这十年在哪很重要,以后肯定是去养老院的,但要不要回老家,到时候看情况再决定。

  新一代年轻人身上展现出的养老观,是一种主观上的养成,同时也是客观上的一种必然发展。

  在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看来,中国有一个比较尤其的问题——“夹心一代”。

  可以想象,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,未来都将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,如此便需要同时负担父母和子女的双面开销。但不同于老一辈,每人普遍都有三到四个兄弟姐妹可以共同分担,“夹心一代”越来越多是独生子女,日后要全靠子女来养老,其实是件很难的事情。

  可以感受到,在当下年轻人的养老观念里,存在着一种乐观与自信,而在其背后,或多或少有着盲目的成分。

  据《上海养老小调查》数据显示,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里,仅6.6%的受访者对养老已有所规划,甚至18.7%的受访者认为,有了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,老了便可顺其自然。

  在蚂蚁金服和富达国际近日联合发布的《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》中,也显示出类似问题,其中还提到,在35岁以下那些尚未进行养老储蓄的人群中,他们平均打算从40岁开始为养老存钱,并期望能在57岁退休。

上海养老图鉴超90%年轻人对此没有规划未来是互联网养老模式2

  ■35以下年轻人对养老的考虑 /《上海养老小调查》

  只不过,现实总是比理想要骨感太多。据《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》表明,35岁以下受访人群平均认可163.4万,是其养老储蓄目标,若按照理想状态来推算,从开始储蓄到退休,他们需要用17年的时间存到超过160万元。

  单纯依靠储蓄,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,当代年轻人大概也深知这一点,因此他们在养老投资方面,更倾向于方便好用的互联网模式。

  据《上海养老小调查》显示,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里,有超过60%的受访者愿意通过基金、保险公司的App客户端,以及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养老投资的选择,其中,后者占比达到了34.1%。而这60%的比例,相比35岁以上的中年人群要高出了近20个百分点。

  其实在投资方面,中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,就是储蓄率非常高。当前我国储蓄率占GDP的46%,而对于个人养老基金体系相对发达的美国而言,其近年来的平均储蓄率却连10%都不到,不难看出,中国居民对于财富的投资渠道很有限。

  对此,中国社科院、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认为,假如老百姓的储蓄没有实现蚂蚁搬家,会导致社保负担过重,进而不可持续。

  那么,如何帮助年轻人实现他们的养老目标?中国社科院、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房连泉给出了一个建议——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工具。

  今年3月2日,中国证监会发布了《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》 ;8月6日,有14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养老目标基金获批,待预备完毕,它们将以FOF的形式对外发行,并全部上线蚂蚁财富,也就是说,用户可以在支付宝上进行直接申购。

  这样的互联网+养老模式,当前在市面上已有诸多体现。比如近日,中国人保寿险就联合蚂蚁金服保险服务平台,共同推出一款名为“全民保·终身养老金”的创新型保险,并将商业养老险起保门槛降低至1元,用户可以在线上进行随时随地投保,按月领取分红。

  而在蚂蚁财富平台上,很快还将为用户开辟“养老专区”,打造每个人都有一个“养老账户”的概念。在这一体系下,用户不但可以投资各类养老基金,还能对自己的社保和公积金等情况进行查询,从而形成一站式的养老服务。

  这是在贴合年轻人的互联网喜好,为其提供便捷的养老模式,同样,也是在助力国家养老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。

  假如说第一、第二支柱——社保和企业年金,包含了一种强制性概念,那第三支柱——个人商业保险,就更多需要每个人的自愿性,此前推出的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,实际上也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去买养老产品的动力。

  而如今,养老目标基金可以依托互联网在蚂蚁财富平台上进行申购,更是为推动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按下加速键,希望可以从新一代年轻人开始,培养他们的养老投资意识。

  届时,当你老了,头发白了,享受养老便不是一件难事了。

上海养老图鉴超90%年轻人对此没有规划未来是互联网养老模式3
如果您觉得 上海养老图鉴超90%年轻人对此没有规划未来是互联网养老模式 这篇文章对您有用,请分享给您的好友,谢谢
文章地址:https://www.tianxianmao.com/article/online/5013.html
解放双手无尽可能,有问题添加天线猫微信